硫酸软骨素在国内的发展,是在70年代由国内的研发人员研制成功。但是当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。一直到80、90年代,随着国外软骨素应用的兴起,才带动了国内产业化的进行。
起初国内的软骨素的行业,主要是有三种形式:一种形式是由国外的资本和国内的厂家进行合作来联合建厂;一种形式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,一些民间的资本和科研人员进入这个工业化的领域,开始生产,由国内的国有企业进出口;还有一种形式由国外的渠道商进入中国,与国内的生产企业合作。
现有的市场规模比较大,存活时间比较久的软骨素企业,基本都是当时国外的公司参股或者掌握了国外的渠道,并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。
国外科研人员在90年代到2000年初对软骨素大量的研究,使整个行业的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。当时整个行业辉煌的时候,每公斤的软骨素达到了接近1000元/公斤。随着工业化的进程,国内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,处理也越来越成熟,价格慢慢地往下走。由于软骨素的行业发展比较成熟,需求量也比较稳定,所以依然维持在三四百块钱/公斤的价格水平。
全球范围来讲,中国的生产规模和出货量占比例应该在90%以上,其他有东南亚的(比如像泰国)、印度、欧洲。